【文化中國行】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西高莊村文化中心5樓舞蹈教室內,大伙兒你一言我一語,很是熱鬧——西高文聯舞蹈協會的會員們正在對西高村晚聯歡會上的演出進行總結。會上大家熱情很高,從節目到臺詞多方總結,力求讓下次演出更好。
西高莊村舉辦村晚聯歡會的傳統已有38年。每年的村晚都是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藝術形式涵蓋音樂、書法、舞蹈、情景劇、詩朗誦……“文化是根,文化活動多了,把大家的勁兒凝聚起來了,小樹屋村民才能齊心謀求發展。”西高莊村黨委書記王煥榮說。
在村黨委的帶領下,“文化育民”迸發出強大力量——村民凝心聚力,曾經的貧困村脫胎換骨,成為遠近聞名的經濟強村、文化大村教學、文明新村。
王煥榮掰著手指介紹,村里有西高藝術團、西高書院、葫蘆絲藝術瑜伽教室團、蓮池區旗袍協會、書法班、繪畫會議室出租班等群教學眾文化組織。
“每周的課小班教學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個人空間說起“文化育民”,王煥榮認為:“我們把先進文化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引導村民把文化學習融入生活的點滴中。”
從創刊22年的村報到“人人上講堂”活動,從村民家庭電視專題片《西高人家》到西高系列文化叢書,從西高莊博物的建設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投入使用……文化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